唐风采补发:白发。四季更替,自然界有春红,夏绿,秋黄,冬白。同样,人生也有四季,出现白发是自然规律使然。人生苦短,怕老之心,人皆有之。不然,浪漫的李太白不会有“高堂明镜悲白发”之嗟叹;豁达的苏东坡不会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叹;矢志报国、功业未成的辛弃疾则不会因“可怜白发生”而黯然神伤了。
自古至今,一夜白发的故事不胜枚举:
据记载,旧时发蒙读物《千字文》编者周兴嗣,就是一夜愁白了头的。据传梁武帝命人从大书法家王羲之作品中任意挑出一千个不同的单字,每字片纸,杂乱无序,令周兴嗣将这一千字编成韵文。王命在身,重过千钧,周兴嗣既绞尽脑汁,又焦虑攻心,一夜过去,琅琅上口、易诵易记的千字韵文编成了,编者的黑发也被霜染了。
另一个文人、三国时魏国书法家韦诞,头发变白的时间则更短,片刻而已。魏明帝造凌云殿,工匠误把匾额先固定好了,命韦诞题写匾额,韦诞只好爬上梯子去高空作业,也许是书法家有恐高症,加之全身心投入,紧张劳累几至极限,一个匾额写完,竟然须发皆白。他于是告诫子孙:以后你们可别再学书法。
同自然界的平衡一样,生命的关键是动态平衡。生而为人,一旦压力增加、工作量加大,身体内脏器官要保持不受伤害,必定选择由外在的非重要组织器官代偿。皮肤、指甲、头发是第一层代偿系统,粘膜、肌肉、骨骼是第二层代偿系统,身体的腺体、包括肝脏是第三层代偿系统。代偿是一种调配,重新分配资源、能量,以保证核心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所以,外表的年轻是一个表面的问题,否则,如果内在已经疲乏,而外表依然年轻,反而是大病的标记。反过来,如果内在能量充沛,外在呈现白发、脱发,则是一种供需协调。
《增广贤文》有云:“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应该说,黑发变白发,是身体机能的一种代偿活动,该白不白,反而说明身体机能存在问题,预示着不幸和悲哀。所以一个人在长出白发的时候,完全可以从容地说:白发了,真好!
椐研究,当毛囊中的干细胞减少时,头发就会变白。这说明生成黑色素的干细胞的基因遭到了破坏,并且被清除了。如果这些被破坏了的干细胞没有被清除,就会疯狂复制从而形成癌细胞。也就是说,人在压力下,长白发的过程,有助于抗击癌症。所以说,一个人如果工作、生活压力太大,就应该生白头发,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头发依然是黑色的,那么,就有可能是他的身体机能很差,患癌症的几率会大大增加。